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先锋人物 > 绘就“薄弱变增收”共富画卷——记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乡剑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福华

绘就“薄弱变增收”共富画卷——记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乡剑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福华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5-10-22 14:24:02
记者 郑建新 摄影 郑建新 殷小明 杨敏
摘要:

2025年金秋十月,龙泉市剑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福华一大早骑着“电驴”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穿行,每周三村里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去解决。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走访困难户为群众办实事……他牢记嘱托,扛起使命,与乡亲们想在一起、干在实处,在浙江省旅投集团的坚强后盾支持下,绘就“薄弱变增收”共富画卷。

党建强起来,人心就会聚起来

2024年1月,作为省旅投集团下派的驻村书记,吴福华告别熟悉的旅投圈,来到陌生的剑湖村,面对未知曾一度感到焦虑。过去的经验仿佛一夜清零,他深知要当好这个“村官”,必须先做一名“学生”。于是,他收起了“城里人”的派头,换上布鞋,带着笔记本,用最“笨”也是最真诚的办法,走村入户,倾听民声。从一名旅游工作者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者,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份干事创业的初心。

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共商村务发展大事  郑建新摄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走遍剑湖行政村下辖的曾家、富畈、住庵、观音堂、上户、杉树坪、坵垆儿等18个自然村,共758户,与百余位村民促膝长谈。从老党员的叹息中,他听出了组织建设的滞后;在田间地头的闲聊里,他得知了村集体经济的薄弱。面对以上短板,同年4月11日,他组织村两委干部赴竹垟畬族乡金田村开展实地学习调研,结合剑湖村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发展规划,制定了“党建引领、产业赋能”的工作思路。

体察民情,倾听群众的心声


访贫问苦,关心低保户生活

在党建引领组织建设上,吴福华从“软”“硬”两方面着手,重塑村级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在“硬”件上,他以规范“三会一课”为切入点,推动组织生活从“走过场”变为“求实效”。通过精心设计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在重温入党誓词、共商村务大事中找回归属感与责任感,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软”件上,他着力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常态化的谈心谈话和思想碰撞,将大家拧成一股绳,打造了一支团结务实、富有战斗力的核心队伍。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与党员素质提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强项目谋划,促集体经济增收

在产业赋能集体产业经济发展上,吴福华破局的第一步是“借智”。他创新性地引入了“党建+智库”模式,把省里的专家请到村里来“把脉问诊”。但光有蓝图还不够,启动资金从哪里来?那段时间,他几乎把办公室搬到了车上,白天跑项目、晚上写材料,一次次地向上级部门汇报、一遍遍地与投资方沟通。因此,成功争取到500余万元项目资金。

考察学习竹材初加工技术

有了钱,怎么花才能“造血”?吴福华把目光投向了村里漫山遍野的竹林。这是龙泉市最大的资源,却一直“沉睡”着。他决定投入360万元建一个竹材加工厂。从选址、规划到建设,他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吃盒饭,盯着每一个细节。当2332.88平方米的两幢崭新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时,看到的不只是建筑,更是全村的希望。

如今,这个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超过16万元的稳定租金,更重要的是,它让30多名低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家门口干活,赚钱顾家两不误,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看到农民工领到第一笔工资时脸上洋溢的笑容,真实体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据了解,这个产业项目一年为村民家庭增收超过100万元。

建光伏电站,绿色能源显成效

剑湖村第一把致富钥匙开启后,吴福华思考如何打造一把更长效、更绿色的金钥匙。当大家还沉浸在厂房建成的喜悦中时,他已经盯上了那片广阔的屋顶。新建的加工厂屋顶和闲置多年的剑湖粮库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不就是现成的“聚宝盆”吗?他迅速行动,总投资145万元,在这两处屋顶上铺满了光伏板。这不仅仅是安装设备,更是为村庄安装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动力引擎。

田间机耕路光伏发电项目

2025年6月,加工厂屋顶的光伏板率先并网发电,当电表上跳动的数字升幅,剑湖村集体又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到年底,粮库项目并网后,预计两个项目每年能为村里带来约17万元的阳光收入。

竹材厂房、粮库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当厂房和屋顶的光伏板开始为村里带来收益时,吴福华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利用田间机耕路,建成光伏长廊发电站?“项目实施的最大困难,是整个龙泉没人干过。”这就意味着没有政策、没有流程、没有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那段时间,他几乎成了“专业跑会人”,一次次地把相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请到村里,或是带着方案上门拜访。他清晰地记得在国土、建设、发改、农业农村、供电等部门座谈会上,大家面面相觑,疑虑重重。

与村民交流光伏长廊的发电效益

但吴福华没有放弃,而是把专家的论证报告、项目的效益分析、对村民的好处一条条掰开揉碎了讲。最终,他的执着和项目的潜力打动了所有人,大家不仅点头同意,还现场办公,一起为这个“全市第一”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拿到了“准生证”,更难的是做通村民的政策工作。有人说“挡了阳光”,有人说“不好看”。那几个月,他和村干部们几乎是“长”在了村民家里,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一次不行就去两次。算经济账,也算生活账,告诉大家这条路不仅能让村集体每年增加10余万元收入,以后下雨天走路、等车都不用淋雨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用脚步丈量了330米的道路,也用真心走进了每一户村民的心里。如今,这条光伏长廊已经矗立在田间机耕路,自今年4月25日并网发电以来,村集体营收8.6万元,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笔收益将持续25年。

民生无小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全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吴福华始终坚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村民的幸福。为此,他将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挂职第一书记期间,他积极争取后方单位支持,带领村两委全力推进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从让村民告别泥泞土路提升至道路硬化、再到点亮村民回家路的村庄亮化工程;从保障粮食生产的农田水渠改造,到让村民喝上放心水的自来水改造项目;再到为村民提供休憩空间的古树公园建设。这一系列组合拳,让剑湖村的面貌实现了从内到外的焕然一新。

省中旅集团二支部与下沙桥村党支部签署党建联建意向书

驻村,驻的是一方热土,更是万千民心。两年时间是短暂的,驻村第一书记吴福华以赤子之心践行诺言,将脚印留在田埂、把热情洒进大地、把温情揉进炊烟,用行动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美丽家园,剑湖新村 郑建新摄

今天的剑湖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9月底,村集体总收入已突破112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45万元。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丽。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充分体现了省旅投集团结对帮扶剑湖村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获得了当地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还收获了剑湖村2300名干部和群众的“好口碑”。

上一篇: 梁秀英:情系农家美好生活“铁娘子”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