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区域视点 > 陕西汉滨:畜牧产业铺出富民强村路

陕西汉滨:畜牧产业铺出富民强村路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5-9-8 10:59:40
本刊记者 马治彪 通讯员 黄文安 贺佰成
摘要:

汉滨区五里镇本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5万头生猪繁育场

“十四五”以来,汉滨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扩总量、优结构、提质效”总体要求,通过龙头引领、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产业健康安全发展,实现了产业增效与群众增收双赢,真正用畜牧产业为全区人民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富民强村之路。2024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60.68万头,肉牛5.24万头,肉羊16.34万只,家禽300.34万羽;肉类总产量3.6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6.36亿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品牌建设推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汉滨区持续加大“安康林下黑猪”区域公共品牌、“安康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富硒猪肉”品牌的推广力度,加强安康黑猪、陕南白山羊、巴山牛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已建成巴山牛和安康黑猪两个省级保种场,形成了完善的地方品种保护体系,为产业特色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汉滨区关家镇新旺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出栏350头肉牛育肥场

据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龙介绍,全区在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目前已建成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1家,省、市、区级地方品种保种场13家,覆盖安康黑猪、陕南白山羊、巴山牛等多个特色品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

政策扶持助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汉滨区持续加大奖扶力度,鼓励农户庭院养殖应养尽养,支持龙头企业和骨干养殖场做大做强。仅2025年,全区安排产业奖补、农业专项等资金3200万元,用于支持脱贫户养殖、经营主体新建盘活改造养殖厂奖补、肉牛增量提质、种猪性能测定、地方品种保种等方面。其中为26个涉农镇(街道)10299户脱贫户购买仔猪22212头,发放奖扶资金444.24万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兑现畜牧产业奖扶资金超过1.6亿元。通过对脱贫户、市场经营主体的直接奖补,极大地激发了产业内生动力,推动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升级。

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汉滨区全面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扎实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持续实施规模场“先打后补”和散养户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目前,各类养殖户防疫密度、挂标率及档案建档率均达100%,散养户挂标率92%以上,强制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汉滨区流水镇毅恒农民专业合作社陕南白山羊保种繁育场存栏陕南白山羊500只

汉滨区畜牧兽医中心主任黄文安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采样6万余份,向养殖场户发布预警信息300多条,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链建设驱动畜牧产业能级跃升。汉滨区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推动关家镇魏垭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项目招商投产,支持本牧、阳晨等链主企业提质增效,稳步提升能繁母猪存栏和肥猪出栏量。同时加快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和畜牧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养殖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效益,推动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经营转变。

汉滨区还积极推进种猪性能测定站、县河镇凤翎翔蛋鸡二期、坝河镇盛裕祥蛋鸡场扩建项目,以及五里、吉河、瀛湖三处规模肉牛场建设,持续增强市场供应能力。

王小龙表示,下一步,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区委十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紧扣“三农”工作职能,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