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区域视点 > 宁海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宁海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17-4-26 16:24:04
摘要:

软硬并重标本兼治各方联动综合治理

宁海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浙江省宁海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为提升发展软实力、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突出软硬并重、标本兼治、各方联动、综合治理,全力建设“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家园,打造“好空气、好风气、好福气”的美好生活,通过两年多努力,全面提升了城乡环境面貌。

一、推行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有效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

(一)强化“三大”保障,确保垃圾治理工作有力推进

1、强化组织保障。宁海县委、县政府连续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年”、“环境整治巩固年”活动,成立了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兼任正副组长,下设大整治办和农村环境整治指挥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18个县级部门。明确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第一责任人,并相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从县直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通过全日制、全方位、全身心的蹲点式帮扶,推进强基惠民。

2、强化政策保障。按照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制定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3、强化资金保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经费纳入县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经费,采取县、乡镇(街道)两级财政补助、企事业单位缴纳、个人自筹等方式筹措,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督;县、乡镇(街道)两级补助资金分别列入同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对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乡镇(街道),按照在册农户(居民)和外来人口按照规定给与一定金额的补助,对开展自筹卫生费的村,县、乡镇(街道)财政给予1:1配套补助。

(二)建立三大机制,确保垃圾治理工作长效规范

1、建立一体化规划建设机制。按照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将农村环卫规划纳入全县环卫建设发展规划,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实行“一把扫帚扫城乡”;强化规划引导作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充分考虑道路、水沟、外来人口等多种因素,对镇域范围内的环卫基础设施布局专门进行规划,并明确建设时序加以推进;强化建筑垃圾消纳日常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深化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程管控,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水平。

2、建立规范化的收集处理机制。完善“收集网、运输网、处置网”垃圾三网提升工作,锁定源头管理、紧抓过程控制、落实末端治理,统一实行“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模式。目前,全县363个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并全部纳入各乡镇(街道)的垃圾清运网,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各乡镇(街道)积极整合现有保洁、养护、清运等环卫队伍,基本实现了村庄路面、河道、田间、公共设施场所等8小时动态保洁。

3、建立标准化环卫作业机制。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环卫作业标准、绿化养护标准、装备设施管理标准等,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县、镇、村、户一体化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制,以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网格化布局,将镇域及各村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不留盲点和死角;加强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预征地等薄弱环节管理,推广落实门前三包、党员干部责任包干等长效保洁制度。

(三)紧抓“三大工作”,确保垃圾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1、紧抓示范亮点工作。把“一环八脉”、“八线八区”作为全县重点整治区域,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处置违法建筑,围绕建筑乱、立面乱、广告乱和沿路经营乱等问题,高品味打造精品村精品线,统筹安排美丽乡村、联网公路、饮用水改造、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等新农村建设类资金,打造宁海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美名片。以“共建美丽庭院、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实施“清洁庭院”、“美丽庭院”、“乡愁庭院”三级联创工程,引导广大村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清除庭院内外垃圾杂物,规整庭院内外物品堆放,实现清洁卫生环境美、物品摆放整齐美、身心健康生活美、和谐互助村庄美。

2、紧抓督查评比工作。加强日常检查,由县大整治办、县农办、县综合执法局等单位,组建专项检查组,每季度一次对集镇所在地、道路沿线、溪流河道、行政村等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按照得分高低通过媒体进行通报、曝光,确保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各乡镇(街道)成立环境卫生检查组,对所辖各村每月开展巡查,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各村成立环境卫生监督小组,确保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评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督查专员工作机制作用,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日常巡查、不定期检查、跟踪督查。

3、紧抓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你丢我捡”“小手牵大手”等活动,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以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印发告居民一封信等方式,动员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活动;各村将卫生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培养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加强外来人口保洁工作,推进“以外管外”,引导外来人口搞好“大家”和“小家”的环境卫生。


二、补齐“建运维”短板,全力打造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样板

(一)破解“三大”难题,补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设短板

1、全民式参与,破解“谁来建”。宁海县依托农办等部门统筹推进,通过组建专业讲师团,“一村一讲”动态化巡回宣讲;按照“一村一员”方式,选择本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接受培训,担任村级垃圾分类指导员,走村入街、现场指导、逐户落实,常态化带动全民参与、共推共建。

2、标本性兼治,破解“建什么”。为有效应对生活垃圾骤增围城困境,在工作中既配套分类垃圾桶(袋)、投放中转站、清运车等硬件设施,又安装餐厨垃圾生化机、太阳能垃圾处理站,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并在垃圾填埋场开建沼气发电项目,使垃圾填埋场实现了“扩容延寿”。

3、社会化引入,破解“怎么建”。该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入PPP等投融资方式,促进垃圾分类专业科学、常态长效;将环境治理与农村开发权限挂钩,由企业负责购建环卫设备设施,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探索“三大”方法,补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行短板

1、二分实施法,化繁为简。宁海县探索适合农村主体的“二分”简易模式,即为农户配备双内胆垃圾桶,分装“会烂”和“不会烂”两类垃圾,并在降低源头分拣要求的基础上,由各村自行聘任,增设专职分拣员,负责对各户分类后的垃圾,进行二次专业分类。

2、分类处置法,化整为零。以差异化为原则,结合地域情况,采取垃圾分类处置方式,对废纸等可回收垃圾,鼓励农户自行收集,再由村庄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收购;对有害垃圾,由村庄定时集中回收,再送环卫所统一处理;对建筑垃圾,以及占农村垃圾六成以上的餐厨垃圾,因村制宜,资源化利用。

3、资源利用法,化废为宝。采取“建筑垃圾铺路、餐厨垃圾施肥、其他生活垃圾创意设计”等资源化利用方式,通过餐厨垃圾生化机将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并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打造“餐厨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配送中心-农户”的绿色产业循环链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三)创新“三大”制度,补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维护短板

1、创立“一个共建资金”,让资金保障更长效。宁海县在岔路镇试点创设“绿色家园共建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在镇财务核算中心设专科项目列支,接受审计监督。该基金采取农户缴纳、县镇补助、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用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维护和人员经费保障;此外还用于优秀保洁员(分拣员)、先进户的奖励。

2、创设“一份对账清单”,让考核倒逼更有效。通过试水农村垃圾分类对账清单制度,即设立“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硬件设施”等板块,每个板块下设“实施内容”和“操作环节”,具体细分23项内容,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对账考评,倒逼联村干部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同时,定期开展下村检查,通过随机走访农户家庭、召开保洁员会议等措施,督促提高对账效果。

3、创建“一张管理网络”,让责任落实更实效。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等因素,将村庄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保洁+督查”2支民间队伍,借助“村民互督”自我管理,实现村庄日常卫生保洁督查的“零成本”;将管理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对村庄考核依据,考评优秀的村庄予以全额发放镇级“以奖代补”保洁经费,考核良好和及格的村庄按80%和60%予以发放,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庄,则不发放任何补助和奖励。同时,明确考评优秀的村庄,将给予优先安排村建项目。

宁海县从2015年起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截至目前,已有204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实现363个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双林、下畈等村已入选宁波最洁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