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先锋人物 > 施德正: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施德正: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16-1-7 21:49:17
文/郑建新
摘要:

 

他年过七旬,身板硬朗,黑红脸膛透着慈祥的微笑;他为人随和,热情大方,精力充沛,胸襟坦荡。他就是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开启绿色发展之梦,被誉为“羊司令”的施德正大伯。

 

施大伯创办的湖羊养殖场,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五云街道雅施村后的山坳里。这里周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仙亭山麓,绿树掩映,环境幽雅,远离喧嚣。置身其间,可以沉淀去尘世中滋生出的那些纷纷烦扰,与仙神交,与鸟对话,与羊唱和,而顿觉心境安宁,灵感勃发,想要去深究、去追寻这里所发生的感人故事。

施大伯告诉记者,他从小喝着家乡的水成长,半辈子在土里刨食,是土生土长的缙云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凭着一股好强劲儿,只身前往省会杭州创业,成为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老板。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无法给他内心带来归属感,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就不断涌动,久久难以入睡。偶然有一天,他看到养殖湖羊致富的新闻报道,就更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

2013年初,施大伯与本村农户签订合同,流转土地16亩。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他在山坳里建起羊舍3座,采购种羊400多头,办起了一家小规模的湖羊养殖场。从此,他起早摸黑,以羊为伴,以养殖场为家,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坚守,辛勤操劳。“这一年,确实干得很辛苦,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施大伯欣慰地对记者说。

辛勤的汗水,结出丰硕的成果。2015年,施大伯成立了“兴隆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充了羊舍,养殖规模从2200头发展到4600头,成为全县乃至全省最大的湖羊养殖场。规模化发展,湖羊的饲料成了一大难题,施大伯内心十分焦虑。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寻找一种替代饲料,解决燃眉之急。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走访,施大伯了解到丽水有几家中药饮片加工厂,每年有大量的药渣废弃,这些药渣大多以板蓝根、金银花、益母草和灵芝成分为主。他便装了几袋运回养殖场,经过筛选粉碎,与麦麸、菜子饼一起搅拌,加上适量食盐和钙粉尝试喂羊,结果发现湖羊吃得津津有味。“通过几个月的试验观察,发觉用药渣调配的混合饲料喂养,湖羊食量大增,比传统单一饲料喂养的湖羊长得彪壮,而且还不容易得病。”这个办法既解决了困扰养殖场规模化发展问题,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消除了废弃药渣倾倒污染环境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并不是所有药渣都可以利用,有些药渣由于口味不好,湖羊就不喜欢吃。”施大伯说。为储备充足的饲料,他还从周边村庄收购农民随处丢弃的农作物秸秆、番薯藤、茶叶和桑叶剪枝,变废为宝,将其加工成湖羊爱吃的粗饲料。同时,将养殖场产生的羊粪加工成有机肥,反哺农业生产。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目前已在浙江各地推广,不仅解决了养殖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养殖业更趋生态化、科学化。

经过几年来的辛勤创业,施大伯实现了自己的绿色发展梦。在他的带动下,丽水市莲都、青田和本县的许多农户纷纷前来取经。“有些农户困难买不起种羊,施大伯就先赊欠给,还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家住新碧街道的朱泽良对记者说,施大伯人缘很好,又肯帮助人,至今还有800多头种羊的钱没收回来。

目前,缙云县湖羊养殖发展势头较好,存栏数已达20000多头,为广大农民拓宽了一条循环农业养殖的致富之路。前不久,施大伯受邀赴京出席首届中国新年农村建设论坛,并获得“全国新农村建设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他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开启绿色发展之路的创富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冬季的山川空旷寂静,暮色为黄龙寺凭添了一份神秘与玄机。施大伯告诉记者,他已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口开了一家羊肉馆,将生态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突显绿色发展主题,尽己所能,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