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乡村工作 > 连家营村蹚出一条产业振兴富民路

连家营村蹚出一条产业振兴富民路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4-4-22 13:30:06
陈美蓉 韩国栋 王书延
摘要:

出呼和浩特,经过20分钟的路程,走进玉泉区小黑河镇连家营村。走进村里,一幅“田成方、树成行,井渠管道连成网,路畅通、村整洁,排排民房新又亮“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笔者的眼帘。

2024年3月7日,笔者跟随玉泉区作家协会采风小组来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兰慧同志接待我们,这位年富力强的“领头雁”,从2003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年只有29岁,由于组织和村民的信任,连任至今已有20年的履职生涯,他对全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尤其是近几年,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为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大作文章,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加快产业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为了强村富民,兰慧提出:“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在兰慧书记的带领下,党支部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真抓实干求实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始终坚持为子孙后代垫基业,强村富民虑长远。为此,“村两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砥砺前行蹚出一条强村富民路。

传统古村革故又图新

连家营村是在康熙年间建村,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现隶属于玉泉区小黑河镇,位于玉泉区最南端,南与和林格尔、西与土左旗为邻。在209国道西2公里处,距呼和浩特市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全村217户447人,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15人。村庄占地面积7100余亩,全村耕地面积3200亩,是一个地广人稀的传统农业村。全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近些年,大部分年轻人进城打工走了,村里只剩下60多岁的老人种地,每户耕地多,人手少,投入大,基本靠传统耕作,辛辛苦苦累了一年,秋后一算账,收入低,效益低,粮食产量低,这“三低”成为制约本村集体发展壮大和家庭致富的主要瓶颈。

面对发展中的问题,连家营村坚持党建引领,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一个核心、两项保障、四支队伍、一个目标”,探索并形成了“1241”工作法,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纵深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地域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两年前,由于村里机井少,土地条块多,一到用水高峰,乡里乡亲常常因浇地产生矛盾,有时面红耳赤,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及时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如何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解决村民们“急难愁盼”的问题,他们明白,党支部的职责就是为村民服务的,为后辈儿孙谋发展的,为强村富民引路的。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必须革故鼎新,大胆拓荒才能蹚新路。为此,兰慧书记提出:“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党的政策就是指路明灯。”最终,在采风组一行进村时,看到了连家营村已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善治之路,领跑助推着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

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的趋势。

而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振兴的基础保证,土地集业化管理,不仅有土地流转的合法收入,还能从其它经营中获得可观的分红收益,增加村里的发展动力。为了实现打造高标准设施农业这一目标,彻底打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让“小田变大田”,“产供销”一体化,打造出特色农业、特色产品、特色经济的“三特”种植业,党支部、村委会决定在促进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的协调发展上下功夫。然而,在实际推广“小田变大田”,整村土地流转上他们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村民自家种了30多年的责任田,在土地流转后变成集体的田,条条缕缕的小田要变成“一块田”,有的村民不乐意,有的不答应;二是有的村民在自家土地上建造了“豪华墓”“硬化墓”,要摊平,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因为人们都知道“豪华墓”“硬化墓”里埋的是祖先,动“豪华墓””硬化墓”就等于太岁头上动土,涉及到民间的重大忌讳,由此可知,这一工作是有难度的。

针对上述难题,连家营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难,党支部就出现在哪里。围绕以上两大难题,村两委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经验,利用“1241”工作法,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

首先。村两委坚持“一个核心”不动摇。党支部找准弦,定稳调,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党支部一路保驾护航。村两委针对以上两大难题,开始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意图及困惑,讲解摊坟扩地移风易俗的好处及土地流转的细则,对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开展宣传教育。他们谈发展、讲规划,识大体、顾大局,教育村民小家要服从大家,目的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村民宜居宜业,推动全村土地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市场化,为的是壮大集体经济、村民生活富裕。

在“一个核心”宣传完毕后,接着他们采取“两项保障”推动项目落地。村委会向村民郑重承诺,土地整村流转后,一是要保障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二是保障村民的收入风险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兜底。

在这一过程中,“四支队伍”齐上阵,一是以“村两委”成员5人为第一支队,包片到户,责任到人,利用“同宗同姓”的优势,亲自入户到炕头饭桌前宣传动员;二是以全村16名党员为第二支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率先流转自家承包的土地,起到表率作用。随后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走到街头巷尾向村民讲解整村流转土地的好处;三是以15名村民代表为第三支队,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各自的联系户中,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四是以村五老乡贤为第四支队,针对个别难啃的“硬骨头”,与其进行深入沟通,最终化解难题,在2021年,60多座“豪华墓””硬化墓”全部摊平,

而最后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全村共同富裕,在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的目标。比如,土地整村流转后,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农业生产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一是对于年龄偏大的村民,不用下地劳动,即可旱涝保收;二是对于青壮年来说,不用外出打工,可在本村合作社打工获得稳定性月工资;三是在合作社经营中,还可就近承揽业务,增加创收。

通过以上“1241”独创工作法,2023年末土地整村流转基本完成,这在本地区开了先河。

如今的连家营村,小田变大田,农田大变样,条条缕缕“插花田”变成了开阔平整的一块田,既少了田间的田埂和地头的旋,再加上荒地和废弃地的开发,比原先土地多出400多亩;为农村集体经济创收32万元,节省农田水利维修费约10万元;减少了灌溉的渠道,多了喷灌的设施,水资源也节约了。特别是传统的广种薄收,背朝黄土面朝天,一个汗点子甩十八瓣的“老农民”辛苦耕耘和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了,而迎来的是大机械在广阔的田野上的轰鸣声……


农民专业合作社 鼓了村民钱袋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基石。

早在2016年,连家营村就成立了“玉泉区启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有30多名村民入社,这是一家以农机服务为主,种养殖配套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注册资金100万元,有大型玉米收割机6台,大型拖拉机8台,各种农机具应有尽有。

为了改善传统种植结构,当年种植260多亩芦笋,由于有技术支持和稳定收购渠道,收多少,卖多少,芦笋这一新型特色种植,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不错。

2017年,正好赶上国家出台新政策,重点对绿色高效产业农机具实行专项补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凭借特色种植,积极争取到绿色农机具补贴资金300多万元,先后购置了大型、小型农业生产种植的先进机械,除了服务本村,还对外创收,极大地助推农业合作社强基兴业,在春播,深耕、秋收上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民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乐开了花。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机具70余台(套),累计服务本村和周边村土地面积达2万余亩。

村民目睹了启露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带来的红利,纷纷来找党支部,也要求加入合作社。

为了满足村民的致富心理,2019年3月,由村两委牵头,经营模式和性质不变,又成立了“玉泉区连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入股社员5户,以“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是认种玉泉区农牧局和科技局推广的芦笋种植项目,二是玉米、大豆套种项目,经过实际运作,效益良好。

无人驾驶播种机

从2022年开始,启露和连鑫两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运营,机械、技术、人才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开启了全方位对外社会化服务。从“耕、种、防、收”全流程,向周边村庄拓展农机有偿服务,同时承揽了小黑河镇的秸秆和地膜回收业务,当年增收6万元,带动本村务工人员10余人,增加务工收入约12万元,合作社创收8万多元;达到了合作社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爱“折腾”的村两委,不安于现状,总是寻找新的突破来实现目标。为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党支部又上下斡旋,积极争取到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在村南建成2000平米仓储库,仓库净高7米、车辆出入方便,水电路配套齐全,除本村使用外,还对外租借、承包,这些集体资产的增加,使村里的产业规划布局,具有前瞻性和后效益。正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兰慧所说的:“现在看,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产业兴旺了乡村也就振兴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看看村民的钱袋子鼓了

由于连家营村的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始终坚持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理念,提升了合作社的影响力。

2022年,连家营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呼和浩特市农牧局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本。

目前从整体来看,一个传统农业小村,农业生产开始步入农业机械化时代,迈入开放型经济发展、稳步型共同富裕的发展轨道。这在连家营村发展史上,可以算作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跨越。

火车路得快 全凭车头带

通过采访发现,连家营村亮点很多,过去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现在可谓榜上有名。除了产业振兴外,各方面都超尘脱俗,成就不凡。

2017年6月,被呼和浩特市命名为文明村;

2017年12月,连家营村被评为自治区级卫生村;

2021年9月,被评为玉泉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4年1月3日,兰慧被玉泉区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该村“火车头”就是党支部。

一方面,连家营村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村企共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参与到经营、发展、市场营销等方面,探索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党支部始终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共同富裕,在富裕路上一户也不能少。

在增加村民收入方面,该村村民连继军高兴地说:“我父母和我都是以种地为生,从2022年开始,在村“两委”的号召下,我们也把玉米种植都委托给连鑫合作社了。我父母年龄大了,种地有点力不从心了,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后,又省钱又省心,每年还有分红,老两口有时间能出去旅游了。对于我来说,我本身也是个农机手,自己不用种地了,空闲时就参与到合作社工作,凭借驾驶农机的好技术,我在秋收时节也能挣个1万多到2万元,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在村民福利方面,在市、区政府扶持下,村间道路全部硬化,人畜饮水得到安全保障,95%以上村民住房条件宽敞明亮,家家有存款,年年添大件,老人用手机,小车全村跑。全村新建公厕6处,新修排污管道3公里多,村居环境极大改善。新建村委会办公场所建有村民活动室、图书室,室外有健身器械等,让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从2014年开始,村委会就用集体资金每年为每位村民交纳合作医疗保险费400元,村民个人只交10元。村里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让村民们在生活中处处感到党的温暖。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连家营村两委,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用事实向党和人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连家营村产业振兴示范合作社建设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赢得民心,这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高度契合,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只要村两委守正创新、勠力同心,定会续写出美丽的华章。